刚才新闻联播播出了“中宣部关于处理‘纸馅包子’虚假新闻的公告”,但是怎么看都不觉得气不顺。
“纸馅包子”事件终于以假新闻定调收场,公告里面说,这件事情“严重败坏了我们国家的声誉,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,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…”。这样的公告似乎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味道,而从相关的报道来看,丝毫不能感觉到“纸馅包子”是假新闻的证明,反而让人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首先,纸馅包子的新闻线索来自于群众反映,显然不是空穴来风。另外,长久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,毒大米、苏丹红鸡鸭蛋、滑石粉糖果、面粉… 所以出来一个纸包子也没有大惊小怪的,而且制作工艺从直观上也是可行的。
很多以往的事件已经严重的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,参见另一篇日志“如何正确解读新闻”。据“明报”报道,其记者到事发地采访时候险些被打,地方政府对此事讳莫如深,这些似乎都是做贼心虚的表现,而不是堂堂正正澄清事实的作为。
《南方都市报》的社论似乎有点一针见血,权当结尾。
“如今弥漫在社会的不信任,使得这一事件的善终显得尤其艰难。公众可能既不信任(卖包子的)早点摊贩,也不相信新闻媒体,同时也难以相信事件处理的地方政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