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政府和新闻媒体“公信力”的降低,对于一些新闻大家都会抱着怀疑的态度,这是一种悲哀。但是俗话说,“听话听音”,我们从相关的新闻报道中,也能够梳理出一个事情的真相出来。
案例1:幼儿手足口病事件
1) 传闻山东临沂许多婴幼儿得传染病死亡。
2) 卫生部发布公告称,此传闻为谣言,没有接到相关报告,并责成山东省卫生厅对事件进行澄清。
3) 几日后,由于信息透明度增加,最终确认,传染病为手足口病,病确有婴幼儿死亡。
总结:无风不起浪,发生问题不全是你的错,面对事实就好了,干嘛要捂着盖着。
案例2:北京桶装饮用水质量问题
1) 有报道说北京饮用桶装水超过半数为假冒产品,许多送水点制假售假
2) 工商号称拉网检查,见过是98%合格。超过半数为假冒的说法不真实。
3) 饮用水协会(似乎是这个称呼记不清了)发布一个行业规范,要求饮用水生产企业和销售网点严格执行卫生标准,不要造假,特别是送水点,不要制假。
总结:即使超过半数不合格有些夸大,也绝不会有98%合格。而且生产企业造假不多,送水点造假又怎么会是摆在明面上的。如果什么问题都没有,为什么还要专门发个规范,指出原先报道中造假的环节要注意不要造假呢?不言自明。
不是案例的案例:猪肉价飞涨
1)猪肉价飞涨,官方说,下个月就一定会降。肉价继续高位。
所以,对于很多官方的新闻,特别是自下而上出现的新闻,官方的很多澄清和说明,都需要仔细的体会分析,并且结合相关线索分析,方能得到一个稍微可靠的结论。